close

 

 

以前唸大學時

因為是住校的關係

所以很多事自己做決定就行

不必經過父母親

這樣事情簡單很多

 

回家後

出門就一定要先交代

大多數不是簡單的那種交待

可能會問比較細

比如說跟誰去、去哪、玩幾天之類的

不過對於先前有交代還未必可以出門的情況

多問幾句算是比較好些

 

今年過年

我是初二才去南部老爺家

所以大年初一是全家去拜拜

那時候我媽一直黏著我

我覺得很奇怪就問她為什麼要一直黏著我?

結果她說因為很久沒有看到我 (其實我只是假日很少在家...)

這時候腦袋想的是「 是不是太少跟家人相處了?」

 

明天是228連續假期

小妹聽到我要出門反應差不多跟老媽一樣吧~

雖然有時候他們只是把心裡的感覺講出來

但是為何自己本身有種內疚感

我沒有做錯什麼事呀

只是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罷了

是因為我在餵食細胞這種內疚感嗎?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

自己為了吸引父母親的注意

所以很多事都是以他們的希望來做選擇

而父母也常用「讓孩子感到內疚」的方法也約束我們

不自覺漸漸的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與不確定性

即使本身有正確的觀念

 

我看見自己在尋找拒絕他人的內疚感

我全心全意的接受它

並放下對它的需求

 

我想選擇我想做的事

不要用內疚感約束我

自己的需求該自己解決

這些不是我的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Minhe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