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愛健康但不瘋有機
「有機」這一詞在維基百科裡的說法是
不論是有機商家的餐飲食品商品,或家中庭園自產的天然蔬果,以及野外採集蔬果野生動物,只要是100%天然的,都可以稱作是有機的。出處 維基百科 - 有機食品
因為這樣廣義的說法
所以我們很容易在市面上看到商家所謂的「有機」
而這樣的食物在價格上也會很有機 (貴)
身為消費者
我只是想要知道那些是「自然」的食物
在種植過程中它有沒有使用農藥或是使用非天然的物質
在選擇食物方面
我傾向選擇部份有機或小農產品
而大多數則是選擇當季的產物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
內文是在討論是不是一定要有機
我覺得寫得不錯
在國內我不清楚有機的認證與法規是否健全
我只知道「有機」一詞如果風行起來
一定會成為商人們的商品名
連同價格也會很有機
注重健康的同時
我們也應該考量自己的荷包
高價不等同於健康也不等同於保障
別讓自己迷失在「有機」商品中
近年來有機相關的小舖不少
我直覺想到「里仁」「主婦聯盟」「農學市集」
這篇要講的是 248農學市集
會知道這個市集是因為到四四南村走走時看到的
對於市集的了解僅於「販賣小農作物」
在官網上確實也是這樣寫 (引用一小段)
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直接溝通作為開始,每個禮拜者讓農夫可以把自己生產的農產品當面介紹給都市的消費考。而我們市集的要求很簡單: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
所以我在 248農學市集買過黑豆、黃豆、黑芝麻醬、麵條
不過這是喜願麵包工坊的產品
其他還買過 (評語如下)
● 山野家的蜂蜜(500ml $300):不會分蜂蜜好不好。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 [心得] MIT蜂蜜-蜂樺.蜂之鄉.山野家.蜜蜂故事館 。瓶子的貼紙好撕不留殘膠 (放錯重點)。
● 來春嬤紅棗乾(305g $355): 網路找不到分享,聽說來春嬤一直在開發新產品,比較出名的是麥芽糖,但好貴呀!。現在紅棗乾變真空包裝。是雞心棗,酸甜酸甜,不過後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能是吸了冰箱味還是煮的不夠久,味道跟原本的不太一樣。
● (沒記名) 饅頭 (老麵大饅頭 $40 ;其他口味小饅頭 $25):我與哈嚕不是饅頭控,但是吃了還會想吃,是新寵兒。
● 阿宏豆坊的豆漿 (中 $60;大 $100):現在沒賣小的。加拿大的黃豆、非基改、無農藥、無化學,但只看得到招牌這樣寫,完全看不到黃豆的原樣與包裝產品。豆漿的豆味很濃,老闆說不開封立即冰可以放四~五天。
這篇要說的是阿宏豆坊
google 一下就找得到分享文
其實之前在四四南村的時候
就有被他的豆花吸引
所以那時候有靠近想要試吃 (有說可試吃)
但是當我靠近的時候
老闆並沒有很積極比較像無視 (可能真的沒看到)
所以當然沒 fu 就走人了
後來在板橋車站看到市集
市集是每個星期的三跟四會來設攤
位置在農學市集旁
晃了好幾次才注意到原來是我之前看過的老闆
因為本來就要打算買豆漿喝
所以就直接靠櫃詢問
老闆一開始是先問說有沒有喝過
我說沒有喝過
老闆就說沒喝過不要買
所以就倒了黑豆漿跟黃豆漿給我喝
兩個都是無糖的且訂價是一樣的
我長久喝無糖的豆漿
也自己煮過豆漿 (水與豆比例很隨意)
所以如果只加豆與水的話
味道應該跟自己煮的不會差太多
但是豆類來源不同說不定還是會有差異
阿宏豆漿的豆味較外面豆漿店的濃厚許多
之前有間豆漿店老闆說豆水的比例要抓好
因為濃度太高的話容易結塊
當然與氣溫也有關係
我只喝得出來是不是加太多水
還有是不是有加豆水以外的東西
印像中我有看過豆漿介紹說有加白米打的豆漿
其他的我可能要自己多動手打豆漿才清楚
阿宏豆漿買來剛喝很容易脹氣
也因為脹氣所以另一半拿去冰隔天喝
隔天喝的味道前天差不多
豆味少一點點但口感一樣
這另一半就沒有脹氣
有比較濃比較會脹氣的說法嗎?
不過我比較在意的是
為什麼沒開封立即拿去冰可以放四~五天
是因為有做保鮮處理嗎?
再者為什麼是用加拿大黃豆而不是台灣黃豆呢?
我以為市集小農都是自產自做自銷
這樣是不是跟官網寫的
讓農夫可以把自己生產的農產品當面介紹給都市的消費考 不太相同
因為黃豆不是小農種的
所以我無法知道黃豆的生產過程
也許賣者也只是依著黃豆的包裝上說明
這樣我怎麼知道這黃豆是不是真得如包裝上所說的
在小攤位與農學市集有時候會遇到沒有產品標示的情況
這點我曾問過農學市集的販售員
販售員表示因為是小農小量生產
所以在外包裝不會特別去製作
其實我也沒有一定要外包裝美美的
因為這些美美的外包裝最後還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
但是總是可以拿個空白貼紙印一下或寫一下
什麼時候採收、可以放多久等等
手寫的也很有手感呀!
不然就是販售員要很了解每一件產品的故事
這樣消費者比較能安心買
當然想知道的也可以直接問
以上是個人的經驗
因為不為農夫也不清楚成本這事
單純就消費者觀點與購買經驗比較
有經驗的人也歡迎分享